如何从甲方抽象的概念里提炼LOGO创意
发布于:2016/12/22
设计教程
设计师们在工作中头疼的时候,肯定是当客户要求作品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一瞬间!崩溃了!木有标准的好么!
往往这种情况,设计师们都要历经"甲方虐我千百遍,我待甲方如初恋"、"颜色不对字太小,还是改回第一稿!"的纠结过程。如果你感同身受,就不要放过这篇文章!
全文干货无掺水,两个接地气的案例帮你了解客户眼中LOGO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究竟是神马。祝设计师看完统统轻松过稿 ~
@-eno-one- :的确,很多客户方会在提出需求时,会用一些特别模糊的词汇去形容自己的需求。常见的就是咱们说的多的"高端、大气、上档次"。
一. 抽象概念背后,是明确但不正确的需求
我要买一件毛衣,因为叫兽常穿高领,可我忽略了我头大脖子粗的事实,我一意孤行的要导购把货架上那件灰色毛衣给我包了起来。翌日的聚会上,我穿着这件新衣登场,没有一个妹子同我说话,我撕烂了那件毛衣,我在心里怒骂那位导购欣赏水准的丧失。
错到底在谁?我还是导购?这是大三那年,同寝室的兄弟对我说的一个案例。在这里,我写出的答案,并不是从尾端或中间去直接解决问题,而是告诉你,如何在项目初期就了解客户的需求。
二. 常听到的抽象概念有哪些?
以下排名不分先后。
1. 这个logo要大气!
2. 这个logo要时尚!
3. 这个logo要反映我们公司的地位!
4. 这个logo要好看!
5. 你看看人家这个logo,我觉得挺好看的嘛,你就照着这个整一个出来吧!……
三. 如何理解这些模糊的需求?
哈哈!
我为何要哈哈?你一定回答不上来,因为你不认识我,你不了解我,你不懂我哈哈的来龙去脉。其实!其实我就想犯傻了,就像这么哈哈一下而已!
恩,是的。当你对客户一无所知时,哪怕他的需求明确,形容词使用准确,你依然会出现理解偏差。
客户背景很重要,通常来说,就我个人接触的层面,越是位高权重的客户,表达出的内容越是模糊不清,具体的原因就不多做说明了,等你接触多了,你会有体会的。通常遇到这类客户时,我必须打开自己的翻译模式!哦!抱歉,不是翻译英文,而是翻译客户说的话!
开始打个岔,既然前面说到了翻译模式,那么,此时的我,就好比一台快译通或者什么类似的数码设备吧!我要翻译客户的语言,那我必须先有足够的单词库呀!你说是不是?这恐怕又把你带入另一个话题中,我们就此打住,我只是要你明白,日常积累的重要性。灵感、幽默、各种技能,不是自带在我们基因中的,这是日月积累的结果,有货,你才可能信手拈来!
恩,回过头来吧!说说翻译模式的事情!
情景演练:
客户身份,57岁某国企老总。企业业务范围属于冶金类。客户办公室里悬挂一副自己写的书法——友蓉奶大!
"我看人家这个logo很大气嘛!我们公司的logo也要这样大气的!"
翻译模式开启:结合该客户年龄与职业身份背景,可以断定,该客户之所以认为这个logo大气,因为其中出现到了中国书法等元素。并且使用了较为简洁的图形搭配,不繁琐!遂投其所好!
再次情景演练:
客户身份,某六线城市二代,今年19岁,想玩票弄个酒吧在他们当地。给我展示如下这个logo,并一口咬定,这logo时尚!
翻译模式开启:结合该客户基本信息,可以解读为,此客户将色彩明快,色环对应的配色方式定义成时尚,遂投其所好!
抽象概念!这个词太抽象概念了!是你自己很抽象?还是客户很抽象?这些条件你都不弄明白呀?
先学着翻译,再学会取舍!那些拍不了板,定不下稿的家伙,我管你概念抽象不抽象,就当你在旁边放了个屁!
傅法强:其实,根本不要问甲方对logo有什么想法,他们是表达不清楚的。
我通常的做法分三步:
第一步:和甲方老板以及所有高管或决策层各种聊。目的是为了熟悉行业业态,企业文化,公司竞品,以及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卖点等。
第二步:给出描述公司的一堆形容词(比如活泼,专业,性感等),让甲方决策层来选。(后期根据选定的形容词提炼符合形容词气质的配色方案)
第三步:整理所有获得的信息,找到重要的一个点,深挖、打磨、抛光。
这样做出的logo,其实是把甲方老板及公司决策层心里想的东西形象化了,并不只是做了一个乙方认为好看的东西扔给甲方。
同时,因为他们参与了整个流程,甲方的决策层在定稿时会更有认同感。